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应用策略探析

时间:2023-07-19 15:55:01 来源:网友投稿

谢陈娟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了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教育教学工作重点。高中地理教师要积极落实素质教育,文章分析了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接着从正确选择案例、促进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正确的地理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强化综合学习能力的角度,提出了结合教育实情开展地理教学、借助案例巧设问题、师生共同分析案例、小组合作探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应用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
案例教学;
应用策略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高中生经常会面临以下学习问题,即课堂形式固定,学习模式单一,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另外,在课堂学习中,教师通常采用单方面理论灌输的形式施教,导致学生无法及时表达学习困惑。高中地理知识量较大,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记忆,而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课堂氛围也过于沉闷,高中生很难产生持续的学习动力,也很难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应用案例教学法,能让高中生在思考中加深对知识点的了解,也能让他们产生长久的学习动力,对他们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是十分有利的。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在案例教学法下,教师要引入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以其为载体完成知识传授[1]。这个过程既是将书本知识拉进了现实生活,也能大大消减地理课堂的沉闷感、枯燥感。学生在分析案例时,能产生极大的学习动力,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通常要以教材为载体,学生要通过理解和迁移教材知识来产生新的学习体验。应用案例教学法,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强化,能让他们有更多的空间进行自主思考,能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个性化成长。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十分有必要。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应用策略

(一)考虑教育实情,正确选择案例

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充分考虑学情,要了解高中生的地理基础、问题分析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案例选择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地理教学质量的好坏[2]。教师要慎重选择案例,要选择既有实用性,符合教学要求,又有趣味性,贴合学生兴趣爱好的案例。可以适当扩大案例的取材领域,保证案例既能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又能促使他们保持学习热情。这样,教师可以在展示案例的过程中穿插教学内容,慢慢渗透知识点,让知识重难点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这样他们能潜移默化地吸收新知识,实现高效内化。

例如,在学习新人教版教材中《宇宙中的地球》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可以播放一段跟宇宙探索有关的影视剧作品,如《三体》《星际穿越》等。每播放完一个影视剧片段,教师都跟学生进行一定的问答互动,如在《三体》片段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三体》这部电视剧为我们呈现了人类探索地球以外文明的另一种可能,那么,地球之外还有别的生命存在吗?还有别的文明存在吗?”这种问题并没有固定答案,能引人无限遐想。高中生思维活跃,思想开阔,他们都能积极表达自己的设想。这样,课堂氛围将变得十分活跃。教师可引入主题,如此提问:“根据以前掌握的地理知识,谁能描述一下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运行轨迹等常识?”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接触过的,因此,他們也都能积极回应。接下来,教师可以用多媒体Flash动画展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能再次回顾相关知识点,进一步巩固地球运行轨迹以及地球与宇宙中其他星球的关系。此时,学生已经进入了学习状态,可以进入第二阶段的教学。第二阶段,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部分天体”的图文信息,并跟学生一起总结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在这部分互动中,学生能进一步丰富对宇宙环境的认识。接下来,教师展示“天体系统的4个层次示意图”,鼓励学生据此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高中生即将参加高考,他们有着极大的学习压力。教师如此展示地理案例,能有效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这对他们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是十分有利的。第三阶段,教师要加强对知识点的渗透,可继续展示各种天体的图片,以营造新的学习环境。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产生更好的学习体验。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提出更为具体化的问题,即直指知识点的问题,如:“天体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答案。接着展示解说“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纪录片片段。这样,学生能认识到天体是多种多样的,要用科学的眼光观察天体,并树立起正确的宇宙观。

可见,根据学情展示丰富的案例,能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能让他们产生自主思考。教师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引入契合教学内容的案例,并用高中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渗透在教学中,能让高中生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发展综合思维。

(二)借助案例设疑,促进学生思考

教师以案例为载体进行设疑,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精心选择案例,并充分结合课程知识点,要保证案例内容与知识点密切相关[3]。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课堂基本由教师主导,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十分有限,学习主体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基本由教师把控。在这种情况下,高中生非但无法感受获取知识的乐趣,还很容易产生学习厌倦感。这样的学习体验反过来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教师在引入案例的同时,要注意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要提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堂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流动起来,让他们体验自主获取知识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新人教版教材中《工业的区位选择》这一课时,要求学生能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能用案例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等。在新课导入阶段,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农民在田地耕作的视频,接着展示工人在工厂流水线作业的视频,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下来,教师暂停视频提问:“跟农业相比,工业生产虽然对自然条件的要求不大,但是其仍然会受水源、场地等因素的影响,在选择工厂场地时,仍要做多方面的考虑。如果你是厂长,由你来给工厂选址,在你看来,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如何布局一个企业的工厂才能获取最高利润呢?教师引入的案例要匹配高中生的认知,可以引入我国的工业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可以给他们5分钟的时间进行观察和总结。5分钟过后,教师提问:“通过这张工业分布图,你能看到什么信息?”生:“空间地域分布不平衡,工业生产与原料地和消费地严重脱节,工业区内部结构畸形发展……”学生能给出如此分析,证明其进行了足够的思考,其思绪也与课堂进度同步。教师可以就此引出课题——“工业的区位选择”。由于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分析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教师可以直接展示课程重点,让学生在接下来的环节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具体而言,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统领本课知识点的思维导图,以“工业区位选择”为中心,接着延伸出“因素”,并延伸出“环境因素”“社会因素”……有了思维导图的指引,学生的学习能更有方向。接下来,教师可以展示如下工厂内部生产的图片,即甘蔗制糖厂、电镀厂、辅炼铝厂、生物工程研究所、瓶装饮料厂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工厂,对影响其工厂选址的因素展开讨论。如有的小组选择了钢铁厂,通过组内探究,他们能给出如下分析:“钢铁厂的位置选择不仅要考虑原料,还应考虑市场……”让学生探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能让其分析能力、全局思考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人地协调观也能得到进一步巩固。

教师借助案例设疑,一方面能激发高中生的思考热情,另一方面,让高中生探讨其兴趣范围内的内容,能促使其提高学习主动性,对其综合分析能力的发展十分有利。

(三)师生共析案例,教会学生方法

虽然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问题分析能力,但他们由于面临极大的学业压力,很容易出现无法平衡各学科学习任务的情况[4]。这就需要教师的全面引导。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不但要注重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还要注重營造平等的沟通氛围,以保证学生能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即时提出学习困惑,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调用相应的知识点,用来分析案例,顺利掌握新知。在良好的沟通氛围下,教师可以跟学生一起分析案例,能让他们快速进入深度思考状态,这会让他们产生极大的学习满足感,继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地理学习中。

例如,在教授新人教版教材中《区域发展的自然地理基础》这一课时,需要学生了解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能做到结合资料给出具体分析,能通过举例说明区域自然条件的组成特点等。根据教学目标可知,本课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案例分析,学习难点也在于辩证分析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教师可以将案例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并跟学生一起分析案例。如在课初阶段,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提到澳大利亚,同学们能想到什么?”生:“奶牛、草原、袋鼠……”师:“澳大利亚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农牧业发达,自然资源丰富……”教师一边说一边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澳大利亚盛产牛、羊、小麦,澳大利亚的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也发展得很好,是世界重要的矿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接下来,教师提问:“如果让你分析澳大利亚自然环境与其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联系,你会从哪些方面展开分析?”对此,部分学生表示:“可以从水源、土壤、光照等方面分析……”部分学生却表示毫无头绪。而为了保证后续课堂教学的平稳进行,教师可以给出一定的提示,引发学生的多元思考:“四大古代文明发祥地在自然条件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同学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展开分析……”这样,学生的思考能变得更加有方向性,他们能想到“都位于北温带,地处大河中下游平原地区……水源充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接下来,教师再提出如下问题,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自然条件优越的区域,是不是各方面发展水平都高?”并展示孟加拉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案例,让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带着上述疑问,学生的分析也会有极强的指向性,即可以从孟加拉国的经济支柱——黄麻的生产及出口展开分析,能得出如下结论:“当自然条件不适合人类发展时,人类可以改造自然……”如此引导能让高中生进一步提高区域认知水平[5]。

这样,师生共同分析案例,能将教师与学生紧密连接在一起,而且也能将学生与知识点紧密连接。教师能及时引导学生,后者的思考能更加有针对性,能更加高效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小组合作探讨,强化学生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对所学知识的内化效率也不一样。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有效性、促使其提高综合学习能力等能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综合素养发展水平等为其分组,引导其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之间可以就某一个论点或观点展开探讨,通过语言上的交流完成思维上的碰撞。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还能从课堂延续至课下。教师可以布置能囊括知识点的案例,让学生在课后通过合作学习完成探讨,可以让他们进行一定的地理实践,以促使他们强化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新人教版教材中《防震减灾》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现实自然灾害案例,如展示地震灾害案例:近期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北纬29.63°,东经102.01°)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8000米……让我们深感地震就在我们身边,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灾害对我们的影响,我们必须认真落实防灾减灾工作……案例展示结束后,教师提问:“我国防灾工作指导方针是什么?”生:“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教师再问:“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防灾减灾,目的是什么?”生:“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在这样的互动下,学生已经进入了学习状态。教师可以给学生分组,每6人为一组,并给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接着提问:“防灾减灾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课本内容,做出总结;
在课后,教师可以继续给学生布置案例分析任务,并加大实践任务比重,如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中关于北京防灾减灾的规划发送给各组组长,让组员合作设计关于北京防灾减灾情况的社会调查问卷,并制作一份“防灾减灾宣传画报”,以锻炼高中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如此一来,学生在课上能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在课下能将这种学习热情延续下去,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发展综合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路,应用案例教学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在充分考虑教育实情的基础上,正确选择案例,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借助案例设疑,促进学生思考;
师生共析案例,教会学生更多的学习方法;
引导小组合作探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倩.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实践方法探析[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2(9):68-69.

[2]丁岚.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优化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2(4):37.

[3]常小刚.高中地理教学中基于本土化案例教学的学生综合思维培养探究[J].新课程,2021(49):37.

[4]尹志懿.基于综合思维的高中区域地理案例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1.

[5]王得成.核心素养培养下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实践方法探析[J].学周刊,2021(29):117-118.

本文系柘荣县基础教育科研课题“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ZRKY-2021-DL01。

猜你喜欢案例教学高中地理应用策略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21期)2016-10-20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EXCEL在《投入产出法》案例教学中的应用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推荐访问:探析 素养 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