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师职前专业发展探析

时间:2023-08-14 17:10:02 来源:网友投稿

赵翊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 (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
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为此,高考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对阅读、语言综合运用、发散思维等关键能力的考查,高考命题的方向更加倾向于综合素养的考查和评价。新课标给语文学科教学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为了更好地践行新课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需要更早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因为儿童具有更强的可塑性,更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作为儿童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关键时期,承担着儿童积累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养成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提升阅读速度、形成阅读思维习惯等夯实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基础的重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具有更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意识、扎实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及高水准的职业技能,才能抓住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扎实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语文教育是关于中华民族的母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基础教育中小学生语言文学修养的形成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从职业认可度来看,目前,小学教师职业并不被择业大学生或者从业者看好:首先,工资待遇不高,且城乡待遇差异较大。与中学教师相比,除了城市学校,众多乡村小学教师福利待遇较低;
与高校教师相比,乡村小学教师科研课题资源相对有限,不利于其晋升发展。其次,教师编制有限,升职难度较大。教师只能通过职称指标评定提薪晋升,但是由于职称评定资源较少,造成晋升难度较大。最后,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大。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初级阶段,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进行监管、教育和引导,寒暑假需要参加各种培训、进行学生家访,还要把握好“严管”与“佛系”之间的尺度,对学生进行严格与慈爱并行的教育,避免与家长和学生产生矛盾。

从语文学科特点来看,语文学科是集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开放性、多样性、实践性、应用性、地方性、区域性、探究性、创造性、时代性、超前性等于一体的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更容易践行“核心素养”——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正因如此,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面对上述客观条件,还要承担更加宽泛的教学任务。这就要求小学教师不仅具有更高的专业素养、教育技术以及自我提升意识,还要具备更高的师德与觉悟,甘愿为语文教育事业奋斗终生。

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师这份职业并不被准大学生或者择业者重视,小学语文教师队伍难以吸引更加优秀的大学生。不少新入职的小学语文教师,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把教学生习文识字、课文教学、布置阅读任务与书面作业作为教学内容,简单的教学流程、枯燥的教学模式,导致不少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不浓,对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另外,为了弥补小学语文师资的不足,不少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师通常是其他学科教师转任。在缺乏语文学科专业知识与学科教学技能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核心素养不过硬,实在难以引导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进而将影响小学生个人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小学生核心素养与教师专业的关系

优秀的语文教师大都是在入职前和入职后于不断的专业知识积淀、坚定的职业信仰以及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摸索成长起来的。教师能够迅速成长主要依赖于其自身核心素养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这种素养本质上就是个人综合能力与语文学科综合能力。这不仅对教师本身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语文学科素养也要上升到新高度。小学语文教师更需要在职前加大这方面素养形成的力度,以便缩短入职后的磨合期,有效地对小学生实施核心素养引导和教育。

依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涵盖的内容,对应小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求,语文教师需要具备敏锐的语言直觉,灵活的文化贯通,创新的思维模式,独特的审美敏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师的职前专业发展上,师范院校应该把语言素养、文化素养、思维素养、审美素养的重要基础和综合体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培养目标。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包括语音、语调、标点符号、修辞等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包括倾听与表达、欣赏与创作的能力培养与提升。小学阶段低年级的学生直观模仿能力较强,但是注意力容易分散。学生在掌握语音、语调的过程中比较得心应手,能够将模仿对象的语言和言语模仿得惟妙惟肖。但是在书写笔画、标点符号等抽象知识学习过程中通常难以集中注意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熟练运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各项载体,如采用既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又富于亲和力、形象生动性的课堂语言,或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要求的言语行为,如眼神交流、手势、绘图、歌曲等。通过标准示范,抽象事物具象化分解,吸引小學生去倾听、去欣赏,通过创设小学生耳熟能详的语境,引导学生去表达和创作。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通过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获得经验思维、逻辑思维、反思批判、创造性思维。思维和语言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小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离不开语言构建与运用,而语言构建与运用最有效的方法是阅读。小学低年级学生机械记忆能力突出,中高年级学生理解识记能力逐渐增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指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掌握不同的阅读技巧,培养基于阅读又超出阅读能力的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在享受阅读的愉悦感中洞悉语文的人文性。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材料选择、阅读技能的指导、阅读习惯的坚持等方面均要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言教学和活动中,通过审美体验和评价发现美、欣赏美、表达美和创造美,形成自身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品位。小学生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强,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他们更容易发现新事物,发现事物的美,欣赏事物的美;
同时他们的学习压力相对比较小,有着更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去创造美。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教态美,课本的插页美都能深深打动学生;
教师只要能够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带领他们畅游语言文字世界,精心设计“第二语文课堂”——生活体验活动,让他们感受语言背后优秀厚重的文化,体会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文化,就能为学生开启审美的大门,激发孩子创造的灵感。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感受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和欣赏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自信,传承和发扬优秀中华文化。小学生处于由情绪到情感蜕变的阶段,对待事物更容易产生爱憎分明的态度,这些喜怒哀乐的情绪不断受到外界的刺激与强化,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世界。相应地,也稳定了他们的情绪。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自己对文化的深刻理解、高度热爱,广博的积累、明晰的逻辑、娓娓动听的讲述,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将文化内涵铭刻在学生心里,使之产生共鸣,成为文化认同者、文化传承者。

三、小学语文教師职前专业发展

小学语文教师入职前虽然经过了小学、中学阶段的语文学科学习,但是这个过程的学习缺乏系统性,难以满足高效提升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所以,教师入职前需要进行系统的语文学科专业学习和现代教育技能的培训等,以便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满足语文开放性教学的需要。

师范院校是小学语文教师的摇篮,是培养具有较高语文核心素养教师的基地,在小学语文教师职前专业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师范学校可以解读和把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与方向,开展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为小学语文教师职前专业发展实施提供更加优化的培养方案,通过不断的改革为小学语文教师更加深入地掌握母语提供优化的条件,为教师实践自身核心素养与引导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涵盖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多个方面发展提供保障,从而实现师范院校与小学“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根据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客观要求,教师在入职前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升专业素养。

(一)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正如前文所述,语言表达在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上不仅起着示范作用,还承担着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启迪学生发现语言美等诸多功能,所以,师范院校需要重点培养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专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师范院校需要开设特色口语表达课。尽管不少刚入职的小学语文教师无论是口语还书面语表达能力都很出色,并且比较系统全面地了解儿童身心特点,但是他们与小学生交流和沟通时,并不能吸引和感染学生。一方面是因为入职前的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如果没有专业的指导和深入的观察研究,教师往往会把社交常态的语言表达方式带进课堂,这种适用于成人的表达,势必会形成与小学生之间的交流隔阂。另一方面,由于师范院校没有专业的朗读指导课,学生基本上靠揣摩和模仿去领悟朗读的技巧,这样不仅会占据大量时间,如果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引发教学上的挫败感。

因此,师范院校需要为小学语文学科教育专业的学生开设特色口语表达课。通过必修课程或讲座等展示和分析儿童口语交流的语速、语调、语气以及常用句式等,了解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方式,走上讲台的小学语文教师才能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充分发挥自己的亲和力,达到与学生交流的情感共鸣。通过演讲或声乐课程帮助学生学习吐纳运气与发声的技巧,走上讲台的小学语文教师声音富于音乐感,才能更容易触动小学生模仿的动机,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小学生的语言表达效果。

此外,师范院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专业的学生深入小学校园与小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揣摩学生期待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表达方式、语气、语调甚至是当地的方言等,探索能与小学生产生共鸣的语言表达方式,并掌握这种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教师能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理解内容,能够准确熟练地运用语言,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和语言艺术,有较强的语言代入感和敏锐的语言捕捉能力等。当教师对语言体系的把握上升到新的维度,在运用与表达上能够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调整表达方式,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时,才能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并在交流和相处的过程中,师生共同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二)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能力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性学科,无论是社会科学的语言文字,还是自然科学的定理、公式、推理等都需要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此外,语文是母语,语文教学既要面对迅速变化的世界,还不能丢掉传统的民族文化。面对思维发展迅速又活跃的学生,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行为上保持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变化的能力,在成长过程中成为对社会有用,对自己负责的合格少年,这充分体现了语文核心素养的人文性。

但是人文性的体验和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培养基于阅读又超出阅读能力的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在享受阅读的愉悦感中洞悉语文的人文性。教师作为人类整个优秀文化的拥有者,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跨学科学习和教学的意识、丰富的文化理解力、看待事物发展的独到且深远的视野等。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材料选择、阅读技能的指导、阅读习惯的坚持等方面均要接受有效的指导。

因此,师范院校在培养学生阅读素养任务上需要严格考核制度。首先,在阅读书目上做好简单分类,允许学生在专长和兴趣范围内有选择地精读一定数目的书籍,通读书目上其他书籍。其次,定期举办师生阅读讲座,教师就某本书的阅读价值、克服重难点的技巧、不同章节需要采取的最佳阅读方式等给予高屋建瓴的指导,学生则就自己的读书心得、问题与教师、同学进行分享和讨论。通过这种阅读团队活动带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在阅读考核上,借助阅读小程序等监测学生每日阅读时长与效率,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并且将阅读纳入课程考核中,通过阅读活动参与及收获评价、阅读论文创作等方式,激励和督促学生把阅读当作精神食粮汲取的主要途径。

(三)小学语文教师的特长要求与培养

小学生活泼且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可塑性强、容易被他人影响,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具有丰富的才情表现力。例如,漂亮清秀的汉字板书,信手拈来绘就一幅画,唱上一段悅耳的歌曲,弹奏一段乐曲……都能最大程度调动小学生的感官,驱动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因此,师范院校应该要求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学生必修礼仪课,通过礼仪课的熏陶促成由外向内的修养提升,选修艺术、音乐、书法以及体育等多种课程,尽可能地掌握多种技能。这样教师自身的儒雅气质、博学的才华就会令小学生因崇拜而喜爱教师,进而热爱语文这门学科。再者,礼仪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美学和审美的准则。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仪态、教学手段使用、教学课件制作、文章的鉴赏、设计“第二语文课堂”都需要教师有敏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多种展现手段,如教学内容的选定、音频与视频的制作,都需要带给学生美的直观感受。有了美的初步体验,小学生就能比较敏锐地捕捉语言文字中美好的人物、事物和景物,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美的敏感审视,进而形成善于创造美的能力。

(四)小学语文教师跨学科能力培养

既然语文学科属于综合性学科,小学生具象思维能力较强而且好奇心也强,教师在知识积累上就要文理兼修,博古通今,具备深厚的跨学科知识储备。这样有益于教师采用不同的学科视角、不同的逻辑方式、不同的表达方式等将抽象的事物多角度、有层次的具象化,让不同的学生依据自身天赋理解老师的表述,从而更好地掌握语文学科。有了良好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基础,小学生其他学科的素养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和积累。

纵观中西文化,诸如数学、物理、化学等众多学科,无不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因此,师范院校不仅要鼓励学生选修感兴趣的自然科学学科,还应加大力度提升小学语文学科专业学生的哲学修养,将先秦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著作视为必修的哲学课程,在提升学生古文知识储备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运用的能力,从而奠定领悟文理学科共性的基础,为将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铸就先决条件。

(五)小学语文教师文化熏陶的实践路径

教师的文化底蕴与修养是基于大量的阅读形成的传统文化认知与理解。在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时,教师的文化整合能力促成对文本深度解读,才能让学生在所描绘的课文情景中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核心素养聚焦的是思维独立,能独立思考和实现个性化发展,就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己就要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具有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教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有所甄别与批判,用个性的学科思维方式和独特的课堂引领思路,带领学生更好地走进课堂,理解课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语文奥秘。

人们说:“医者救死扶伤,师者净化灵魂。”小学语文教师要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己需要提升个人思想境界,除了经典文献的阅读和积累,中国革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性文化的体验和实践活动不可少,这正是践行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为此,师范院校开展实践活动时,不仅要专注于学生教学技能的提升,还要着重考虑革命基地的参观、红色文化的学习和研究,结合革命老区的英雄事迹、历史遗迹、文物遗物等,回顾历史变迁,深入体验社会主义先进性文化,从而坚定践行社会主义伟大教育事业,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现代化人才的标准是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四有”新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实践核心素养的有力支柱。依据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和高考改革系列措施,追溯到小学阶段,通过分析小学生身心特点,探究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过程中需要与之匹配的语文教师学科核心素养,以及语文教师入职前师范院校需要纳入培养重点的五个培养方案,旨在为小学教师入职前奠定更高层次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师入职后有方向、有方略、有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缩短教师入职后的磨合期。鉴于笔者专业水平有限,本文在小学教师如何提升哲学修养,如何有效开展语文第二课堂等方面未能提出较为具体的措施,期待相关专业学者做深入钻研,提出更加科学有效的建议。

本文系2023年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师职前专业发展与实践”(项目编号:D099)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师范院校学科核心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近观天和核心舱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学科新书导览】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22年4期)2022-07-08土木工程学科简介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3期)2021-07-03“超学科”来啦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17年4期)2017-06-20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5期)2016-08-22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年2期)2016-05-04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推荐访问:视域 探析 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