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课堂教学》读后感

时间:2022-04-05 15:15: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核心素养导向课堂教学》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核心素养导向课堂教学》读后感

 

 《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读后感

 4 2014 年 年 3 3 月,“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并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位置,成为研制学业质量标准、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

 核心素养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

 今年寒假拿到 余文森教授《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的这本书时 , 我就迫不及待地研读起来。

 什么是核心素养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为什么要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形成的机制和路径是什么 核心素养究竟如何落地

 课堂教学怎样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书从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做出 了 系统回应 。

 余教授指出:

 核心素养是贯穿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一根红线,是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总纲和方向。

 我们首先就要弄清楚核心素养的内涵。如果概念不清、理论不明,且战且行,改革必然会迷失方向,走入误区。

 所以 在研读中 ,我 首先 弄清了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区别及联系,明晰了核心素养中的核心品质及关键能力的内涵。

 余教授告诉我们, 学科核心素养= = 学科+ + 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 (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 具有学科特点的成就(包括必备品格和 关键能力),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那么学科核心素养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科核心素养不可能凭空形成,学科知识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载体,而学科 活动则是 核心素养 形成的主要路径。能力只有在需要能力的活动中才能得到培养,素养只有在需要素养的活动中才能形成。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拥有什么,才能够给予学生什么。教师只拥有

 知识,就只能给学生知识。唯有智慧启迪智慧,唯有素养才能培育素养。学科老师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条件,要从知识教学走向素养教学,教师必须从知识型教师转变成素养型教师。

 这样, 核 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 就要 重建 , 余教授认为:

 观念 是行动的指南,任何改革都是从观念开始的,教学改革也不例外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首先必须确立以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观念 。

 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是就教学方向而言, 真正的教学是教人,而不是教书,学科老师不是教学科,而是用学科来教人 ,这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首先必须确立的教学观念。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是就教学内容而言,课程意识本质上就是课程观,教师的课程意识就是教师对课程的理解 、看法、观点和态度。课程观决定教学观,教师怎么理解课程会从根本上决定怎么理解教学。

 也就是说,教 师不能就教学论教学,就教学谈教学,而一定要有课程的高度 、课程的视野,即课程的意识,否则,教学就会陷入就事论事的弊病。从学科教学的角度讲, 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学科表层”(现象),而应进入“学科深层”(本质)。惟其如此,学科教学才能有效地促成学科素养的形成。

 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是就教学主体而言。学是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教学的中心、重心在学而不在教,教学应该围绕学来组织、设计、展开。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不仅是教学本质的体现,也是学生形成学科素养的必然要求。

 我收获最大并认为最有价值的是本书提出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六项基本 策略一一整体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动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义化策略。

 策略是从观念走向行动、从理论走向实际的路径和方法。有了正确的教学观念,还得进一步把观念转化成操作的策略。以上策略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而是复杂的多向关系 。

 可以说,任何一项好的策略都同时体现了若干理念,而任何一条好的理念也同时需要多项策略去落实。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而且还有待于我们去实践 和研究。借助互联网资源等在内的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各方面的 素养。我将不断学习新理念,并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学习中进步 ,在进步中学习。

推荐访问:读后感 课堂教学 素养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后感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后感500字